百合徽州 > 徽州文化 > > 正文

祁门红色苏维埃历史

佚名 2018-12-15 15:36:38

黄山市祁门县自然村际上,辖际里、际外两个村民组,位于祁门县古溪乡谢家村。20世纪30年代,这里曾经公开成立红色苏维埃政府,以此为中心,祁门西部的红色力量得以生根、发芽,最后发展成燎原之势。

际上地处祁门西北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二战时期和祁北大洪岭以及原属石埭的菖蒲、王村红色区域同属柯村暴动的范围。但也有着单独活动的特征,该区受贵秋东三次革命暴动和柯村暴动的影响明显。

红色苏维埃政府老照片上,曾经的苏维埃政府坐落在一栋土墙房内。不过现在原本的土墙房已经拆除。

资料显示,1931年至1932年,刘仲希、陈正修(闪里人,后叛变)等人在祁门西乡闪里大桥头先后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区委和县委开展革命活动时,也曾扩展到这一带,进行过秘密宣传活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穷苦农民知道共产党和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谋福利的。当柯村暴动的革命烈火燃烧后,际上这块红色区域的革命风暴也如火如荼地发展开来。特别是当祁黟县委从杨家墩(现属黟县)迁到际上,并在际上公开成立县苏堆埃政府,宣布下属四个区后,国民党反动统治大为恐慌,迅速调集力量“围剿”。因此,这里的革命活动时间前后只有半年(正式公开活动只有三个月)就被敌人镇压下去,但其影响已永远注入人民群众心中,成为革命的种子。

早在1932年,际上一带就有党组织、红军工作人员秘密活动,到1933年又有陈焕修、韩先生、洪和尚等革命志士从柯村拜祭堂等处来到际上,秘密宣传发动群众。就在这个时候,际上的潘昆照等同志积极参加革命队伍。

1934年7月,祁黟县委从杨家墩迁移到际上,到农历11月,在际上成立苏维埃县政府,声势浩大,吸引周围广大革命群众参加大会,苏维埃政府主席李矮子(乾坤)在会上宣传,向群众说明红军的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种田不向地主交租等,号召群众参加农民团、妇救会、青年团、游击队、儿童团等革命组织,宣布建立革命武装,成立游击队。当时的农民团长是潘昆照(后牺牲),青年团书记是潘维光。革命力量活动范围扩大到周围数十个村庄,农民团、游击队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当时参加农民团、游击队,一般都是通过大会宣传号召,然后自动报名登记,根据登记表编组,人数虽多,但并不是全部都参加战斗活动。开始时,主要通过打土豪,启发和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在打土豪的过程中,胜利的案例数不胜数,如在三瑶坑一次就打了大土豪潘清茂等三户,从而打击了地主豪绅的威风,长了穷苦农民的志气。

1935年元月,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在黄龙口打了一仗。当时,两名红军带领附近各村的游击队员约40余人前往毛坦打土豪。当游击队12日清晨行经黄龙口桥头村,在集合队伍过程中,突然敌六十四师的焦营长率部100多人从历口而来,伏击我军。敌军带有4挺机枪和长短枪100余支,而我军只有两支钢枪,其余都是土枪和梭标、大刀之类的武器。由于敌强我弱,致使游击队员当场牺牲9人,除一部分突围外,12人被敌人俘虏,后又被杀害4人。

黄龙口战斗后的第五天,即元月17日,红军部队100多人行经际上至际下之间的弯刀岭时,受到敌人两路围攻,敌人来了一个团,属敌六十四师。由于敌我力量相差太大,我军牺牲21人,遭受严重损失。红军被逼退向秋风岭,经当时的石台、黟县边区突围,伤员也全部随军撤走,际上红色苏维埃政府被迫转入地下。

随着革命力量的转移,反动力量开始猖狂反扑。敌方除六十四师外,还组织大量壮丁队对红色村庄“武装清剿”。最大的一次“清剿”是在1935年春节后的正月二十一,他们一面搜山,一面对红色村庄采取残酷的烧、杀、抢、掠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敌人经过之处,几乎十室九空,满目疮痍。为扑灭革命力量,敌人以极其灭绝人性的手段来威胁人民群众交出村庄中为首的革命同志,如农民团长、游击队长等,不交的话就要铲平。白色恐怖下,我们的革命同志被迫转入隐蔽状态,革命活动进入低潮。那时,敌人抓来大批民夫为他们挑运抢掠来的群众物资,经过黄龙口的就有100多民夫。在白色恐怖严重时期,祁门城内、历口、历溪等反动巢穴经常枪杀仁人志士,在历口一天就枪杀过12名革命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革命力量是斩不尽、杀不绝的。1947年,际上这块红色土地再次出现轰轰烈烈的革命场面,一直到1949年摧毁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

支持独立网站“百合徽州”。转发请附链接:

http://m.517baihe.com/a/201812/211.html

本文话题: 祁门

大家都爱看
采茶季,数十万黄山人累并快乐着 黄山周边最美杜鹃赏花地推荐
热门
返回